国企改制方案将出台 全面整合在即
|
http://www.cubm.com.cn/
头版头条 2013年3月18日
|
|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在十八大之后,中国的改革问题成了社会各界观察新领导层的试金石。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资委正着手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就下一步国企改革方向和路径进行相关调研;如进展顺利,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对此,国资委权威人士表示,国资委正在制定深化国企改革意见,这意味着国企全面整合进程已经拉开。
筹划国企改革“路线图”
上述国资委权威人士表示,由国资委牵头,计划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并已向国务院汇报。对于这一方案的制定,国资委已成立工作组,由国资委主任王勇、副主任邵宁负责,内容将包括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原则、方向、目标、任务、路线、时间等方面。
“总结30年国有企业发展的经验,分析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突破口在哪里,什么时间要干什么事情。”上述权威人士说,前一段时间开了一个座谈会,在1月底给各个地方国资委下发了征求意见表,要求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意见,包括国有企业哪里需要改,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什么,国有企业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等。各地结合本地的改革探索经验,给出相应的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纲领性改革意见将明确国企改革的战略方向,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在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国资监管体系“这次的改革方案,首先要按照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按照其功能和性质进行分类,再按照不同类别的国有企业制定不同的改革方向。”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
据权威人士透露,下一步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国企进行战略性定位,一类是公益性国企,另一类是竞争性国企。
经营成本的刚性上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了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的“倒逼”机制。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全国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坦言,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从国有企业自身经营来看,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处于深度下滑状态,亏损企业增多,债务规模过大,利息负担加重,财务风险加大。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营业收入34 .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1.7万亿元,同比下降6.9%。
王勇表示,今年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市场化是唯一选择
对于国企改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表示,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的路径和方向都是市场化,国有企业通过战略性的调整,通过有进有退,最终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是30多年改革的一大共识。“遗憾的是,近年以来,对于国有企业的认识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事实上,我们知道目前的整个国企可能分为两种,第一个是建设性的,第二是垄断性的,垄断性的企业取得了垄断地位以后,获得了巨额的垄断利润,但是这些利润中很大的一部分并没有上缴国家。另一部分所谓的竞争性国企,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也并非真正的市场主体,由于和政府牵涉外的关系,加上这些国有企业还有某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行政级别。所以很多国企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比民营企业本身获得政策、项目和资源的优势要强很多。”马光远指出。
在他看来,这些国企本身是特殊的国企,享有超国民待遇的地位,民营企业跟它们比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方向还是站在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的立场,培养真正平等竞争的主体,国企必须和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其他所有企业进行真正的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靠市场来吃饭,而不是靠政策来吃饭。
马光远认为,依靠这个逻辑,国有企业改革的路线应该这样走。
第一,必须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点基本原则,严格控制国企的投资范围和领域,坚持对国企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有进有退,有些领域不适于国企投资的应该坚定的退出。
第二,必须改变国企红顶商人的特殊地位,很多国企一方面标明自己是市场化的竞争主体,另一方面又享受特殊的行政身份,具有行政级别,有的国企是副部级的,有的国企是局级的。具有这种特殊的行政级别的国企具有某种特殊的地位,对其他企业来讲不具有公平竞争。这种对企业套上行政级别的行为也是最大的反市场的行为。
第三,简单的靠所谓的加强管理,比如上交红利来改革垄断性的企业还不够。必须按照2005年的非公36条和2010年的民间投资36条,让民间资本真正进入,给民间资本真正的机会,未来我们的市场经济才可以叫真正的市场经济,所有的主体才可能真正的公平的平等的使用生产要素,这个时候才可以讲国企改革真正的到位。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指出,通过改制,加快整体上市,不仅可以增加国有企业运营的透明度,也可以加快企业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变革。但是,也要划定一个“安全线”,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国有公司,还要保证国有的相对控股权。
|
|
〖 查看相关评论
〗
〖 关闭本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