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畅
古人云:“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地理角度看,中拉远隔重洋,浩瀚的太平洋横亘在中拉之间,但共同的梦想和共同的追求,将中拉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2013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开启了中拉发展的新纪元;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一步深化了中拉的全面互利合作;今年11月,习近平主席又踏上了访问厄瓜多尔、秘鲁、智利之旅,这是一次再启新的“中拉时间”之旅。
习近平主席此次“中拉时间”之旅,首站到访的是厄瓜多尔,这也是中国国家元首历史上首次访问这个南美“赤道之国。自1980年中国与厄瓜多尔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特别是201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厄两国关系取得了飞速发展,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目前中国是厄瓜多尔第三大贸易伙伴,厄瓜多尔则是中国在拉美地区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合作伙伴、主要的融投资对象国和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
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王玉林认为,中国和厄瓜多尔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也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中国的企业拥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而厄瓜多尔拥有资源、能源等有利条件。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经济也在转型升级。厄瓜多尔也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如果双方能够把两国发展战略对接起来,在能源、资源、产能、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厄瓜多尔遭受强烈地震灾害,中国第一时间向厄方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可谓是雪中送炭,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习近平主席到访的第二站是“安第斯山雄鹰”秘鲁。自1971年建交以来,中秘关系一直保持健康稳定发展。2008年中秘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10年中国与秘鲁自贸协定正式生效。秘鲁成为唯一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一揽子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目前,中国是秘鲁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秘鲁则是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首批重点国家之一。
秘鲁太平洋大学经济学教授冈萨雷斯认为,中秘贸易的迅速发展促使双方贸易结构得到改善。从产品结构看,秘对华出口产品中,除矿产、鱼粉等传统产品外,葡萄、鳄梨、大鱿鱼等非传统产品对华出口日益增加。在双边贸易发展的同时,中国对秘投资稳中有进。秘鲁是拉美金融和投资营商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已吸引170多家中资企业。目前,中国在秘鲁投资总额已超过140亿美元。
中国驻秘鲁大使贾桂德表示,在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中秘经济均面临较大外部压力背景下,中资公司并未停止在秘投资。中铝、首钢、中石油等公司已启动有关项目二期扩建或新区块开发项目,这将为秘鲁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为其他中国企业在秘投资增添更多信心。
南美“天涯之国”智利是习近平主席此次“中拉时间”之旅第三站。在中拉交往历史上,智利以数个“第一”为人津津乐道: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第一个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签署双边协议,第一个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
智利驻华大使贺乔治表示,自2006年中智自贸协定实施以来,双边贸易已经翻了五番。中国是智利在全球最大贸易伙伴,而智利除了传统的铜贸易之外,更在向中国出口农渔产品、红酒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智利欢迎中国投资者积极参与到本国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中来,达成共赢。”
贺乔治说,虽然位处地球彼端的智利,坐标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但经由中国“一带一路”连接起的新的经贸投资合作之路,有望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渠道,联结拉丁美洲,让以往难以跨越的地理距离在信息时代化于无形,经由互补、合力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习近平主席此次再启新的“中拉时间”之旅,必将为中拉的发展繁荣注入澎湃动力。 |